首页  |  职位搜索  | 客服热线:0755-86328113   |   APP下载
关注公众号
一览小程序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一览·水泥> 企业文化 > 华新水泥股份有..企业文化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光谷大道特1号 国际企业中心5号楼
五险一金
带薪年假
餐补
房补
通讯补贴
高温补贴
岗位晋升
管理规范
技能培训
周末双休
定期体检


 

 
华新之歌
华新之歌

华新徽标设计意念

徽标的整个图形是C、H、X三个字母的巧妙组合,其含义是:华新(HX)、公司(C)英文字的字头。“C”还表示英文“堡垒”(Castle)和“水泥”(Cement)的字头。

“C”中间的“≈”如水波浪,示意华新与“水”有不解之缘。她依托长江这个天然优势,如长江东去,快速发展;还寓意华新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更上新台阶。

徽标图形线条粗犷,给人以实力雄厚感,并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企业风采照
  • 华新员工风采
    华新员工风采
  • 华新员工风采
    华新员工风采
  • 华新员工风采
    华新员工风采
  • 华新员工风采
    华新员工风采
企业风采照
  • 华新创作天地
    华新创作天地
  • 华新创作天地
    华新创作天地
  • 华新创作天地
    华新创作天地
  • 华新创作天地
    华新创作天地
企业风采照
  • 华新功勋
    华新功勋
  • 华新功勋
    华新功勋
  • 华新功勋
    华新功勋
  • 华新功勋
    华新功勋
企业风采照
  • 魅力华新
    魅力华新
  • 魅力华新
    魅力华新
  • 魅力华新
    魅力华新
  • 魅力华新
    魅力华新

用人理念:

华新用人理念
百年历史 行业骄傲

   1907年,始创于湖北大冶,素有“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美誉。

   50年代,被毛泽东主席誉为“远东第一”。

   60-70年代,“华新窑”在全国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3年,实行股份制改造,次年,A、B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999年,与世界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之一——瑞士Holcim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拥有30余家分子公司,总资产100多亿元。  
快速扩张 志在高远

   致力于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纵向一体化、专业化发展的建材制造商。

   业务涉及水泥、混凝土、骨料、可替代原燃材料、矿物原料、水泥成套设备等领域。

   2002-2007年,公司以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和扩张。

   2010年,水泥年生产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混凝土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方,骨料年产生产能...
华新培训发展
 公司倡导公司和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公司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培训;

 公司为不同专业的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

    管理     技术     技能     通用技能     ......

 公司培训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授课     研讨会     模拟     工作实践     ......

 培训制度化

    全员培训,公司员工应该确保每年相应的培训时间

    培训是每位员工的权力

    培训经历是升职加薪的前提条件

       晋升加薪必须有一定的培训时间,并且培训能够合格

       对于每位员工建立培训经历记录

 培训系统化

    大型培训项目相对固定

    系统的培训教材

    系统培养公司人才

    定期实施培训

    内部培训师系统

       培养公司内部培训师

       内部培训师资格认证体系

 培...
走进华新
华新金猫水泥(苏州)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50万吨   华新南通水泥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100万吨     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50万吨     华新水泥(武汉)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200万吨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50万吨       华新水泥(襄樊)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50万吨       华新水泥(阳新)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500万吨       华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00万吨         ...
走进华新
华新金猫水泥(苏州)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50万吨   华新南通水泥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100万吨     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50万吨     华新水泥(武汉)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200万吨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50万吨       华新水泥(襄樊)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50万吨       华新水泥(阳新)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500万吨       华新水泥(宜昌)有限公司 - 年产水泥300万吨         ...

团队:

  • 李叶青先生
    李叶青先生 先生
    总裁

    李叶青先生 1964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兼任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叶青先生自1984年7月先后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硅酸盐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武汉工业大学工业管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7月 ~1987年10月,任武汉工业大学硅工系教师、团委副书记; 1987年11月加入华新水泥厂(本公司前身),先后任中心化验室质量控制工程师、石灰石矿副矿长、扩改办副主任、生产技术处长,1993年1月任华新水泥厂(

未来:
百年华新 精彩嬗变
《百年华新 精彩嬗变》之一:华新奉献
华新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一地,造福一方。
                                                                                  ——华新水泥总裁 李叶青

从初创时驻点黄石,到如今遍布荆楚、落子全国,再到建业高原、挺进中亚,华新水泥活力充沛。
从最初年产6万吨水泥,到如今年产量达7000万吨,华新水泥描绘跳跃发展轨迹,与中国工业共成长。
从20世纪初引进德国干法工艺,到20世纪中叶引进美国湿法工艺,再到20世纪末引进丹麦新型干法工艺,直至21世纪初自行承担新型干法大型建设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百年华新始终保持水泥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
壮大产业,发展经济,惠及民生,华新的贡献,有目共睹。
 
谋篇布局,危机中开启新百年
 
百年华新,从历史深处走来,在现实中也曾遭遇危机。
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的华新,逐步暴露出许多困惑和问题: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冗员较多、社会负担沉重等。同时中国水泥工业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冲击下,水泥制造业面临新的洗牌。
是墨守成规,还是开拓进取?这是当时华新人面临的重大抉择。总裁李叶青在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和世界水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后,提出了华新摆脱困境昂首迈向21世纪的发展思路:走出黄石,突围谋变。
项目为笔,资本作墨,李叶青在中华大地上豪情挥洒,重构水泥产业版图。
以长江流域为横轴,以京广线区域为纵轴,“十”字布局谋划华新水泥新百年战略。
以中部地区为发展重点,兼顾长三角和西部地区,涵盖中国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体系,市场迅速扩张。
抢在中国水泥市场重新整合之前,以最经济的投资、最先进的技术、最良好的效益,在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和市场前景看好的地区,兴建工厂、谋篇布局。
方略既定,华新积极寻机,多向开拓。短短十年,华新水泥年产量从300多万吨,增至7000万吨,相当于一年再造两个华新。如今,华新水泥总资产达230余亿元,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企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眸始于1883年的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中,唯有华新水泥历经沧桑,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始终屹立在行业前列。
见证百年产业进步,传承百年企业历史,华新的历史贡献如同水泥一般,聚灰成石永为碑。
 
布局荆楚,发展企业造福地方
 
“十字型”战略,划定扩张路线图。在湖北,华新落子如飞,以超常的速度布局,立足鄂东,进军鄂中南,布局鄂西,挺进鄂北。
华新投资的项目,在全省几乎所有的市州开花结果。截至2012年底,华新水泥在湖北年水泥生产能力3600余万吨,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1400万立方米,骨料生产能力500万吨,水泥设备制造能力5万吨,水泥包装袋4亿只,建有7个环境服务预处理工厂。
华新的分、子公司都是当地纳税大户,其中在省内实现利税过亿元的分子公司就有黄石、宜昌、襄樊、武穴、阳新、赤壁等6家,积极扮演经济发动机的角色。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宜都,交通方便,石灰石资源丰富。做大水泥的梦,在宜都人心中藏了几十年。2003年,华新宜昌项目点火投产。该项目是华新运用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在外地投资兴建的第一条整套水泥生产线,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实现利税3030万元。随后,华新于2005年2月又扩建了一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二期工程。2007年,该公司实现利税1.05亿元,增长了三倍多,成为宜都市第一利税大户。
华新襄樊公司所在的南漳县城关镇南背村,地处秦巴山余脉的一处山凹里,村民守着薄田度日。如今,该公司现有职工400多人,其中当地人就有200多个,不仅为南漳下岗职工提供一个可以发挥所能的好平台,而且解决当地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过去的南背村穷,80%都是土坯房,如今小洋楼一幢接一幢,农家饭店一家接一家。如今,华新襄樊公司已发展成年产值过10亿、创税收过亿元的大型工业企业。它的发展壮大,不仅成为闪亮在南漳工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新星,也给山区县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000年以来,华新以高于此前7至8倍的速度高速发展,新建项目投资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
 
履行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在李叶青的倡导下,华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008年5月30日,华新在武汉发布我国水泥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司的社会责任。
华新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老国有企业3000余名职工就业问题,没有一个职工下岗,还吸纳新建分子公司所在地的社会人员近万人就业。每年,公司为新农村建设、希望小学、抗洪救灾、见义勇为、特困学生等捐款近2000万元。
践行责任,播撒文明,奉献自己,共建和谐。2012年正值华新诞辰105周年,华新在日常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专门开展大规模的“履行责任、回报社会”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筑堤修渠、维修家电、修路建桥、清理卫生……当年,志愿者参与人次达7000余次,总服务活动时间达4万小时。
华新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安全投入数千万元,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卫生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保障职工职业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及其他疾病对职工的危害。2008年,华新为所有员工办理了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项目,提高员工保障水平。
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华新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中,每一新建项目的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10%以上,每一个新建基地要做到厂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每一个分(子)公司要实现“洁、绿、亮、美”,与当地融为一体,营造和谐的工厂周边环境,和周边老百姓和睦相处,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原建业,创造援藏“华新模式”
 
2005年8月,在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一座漂亮的工厂拔地而起,给这片神秘的吐蕃故都带来现代化气息。
这是华新水泥(西藏)公司生产基地。变“输血”为“造血”,华新水泥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走进雪域高原,创造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湖北援藏“华新模式”。
西藏山南是湖北省对口支援对象。多年来,湖北省每年援藏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3年,华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决定在桑日县投资建设一条年产4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以增强当地自身造血功能。
克服高寒缺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不利因素影响,华新水泥西藏项目于2005年8月投产,成为当时西藏单项投资额最大的援藏经贸项目。
2009年5月,华新水泥又动工扩建二期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2010年3月竣工投产,西藏公司具有了年产120万吨以上优质高标号水泥的生产能力。
华新水泥挺进高原,为藏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投产当年,华新水泥西藏公司上缴税收1023万元。至2009年,上缴税收已增至3388万元。二期项目建成后,年税收过亿元,成为山南地区第一税源大户、位居全自治区前茅,极大地增强了山南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此外,华新水泥直接推动西藏建设。项目投产一年后,西藏水泥价格即从每吨900元1000元,下降到500至600元,极大地降低了西藏地区的基建成本。
努力没有终点,一个个记录和成绩被“华新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他们用永远向前看的眼光和孜孜不倦的求索,让华新水泥这颗产业明珠放出更大的光彩。
 
华新百年,是坚持奉献的百年
 
奉献是几代华新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最朴素的精神动力,就是要立足企业、立足岗位,自觉自愿地奉献国家、奉献社会。
几代人的血汗、几代人的坚持、几代人的奋斗,铸成一座座丰碑。
百年的成就,是华新几代人孜孜以求、不断拼搏的结晶,这源于华新“诚信、奉献、求实、创新”的价值观,源自于“美好的世界从我们开始”的愿景。
如今,华新提出新的企业使命——“清洁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信赖的建筑材料”,对奉献精神又赋予了新的内涵,立志要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李叶青
 
 
百年华新 精彩嬗变
《百年华新 精彩嬗变》之二:华新转型
过去,华新是在生产水泥的同时做环保,现在是做环保的同时生产水泥。
                                                                                           ——华新水泥总裁 李叶青
 
      
在你的脑海里,水泥厂是个啥模样?
相信多数人会有这样的印象:破旧的厂房、飞舞的粉尘、灰蒙蒙的天空……
然而,在华新水泥厂,我们见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花园式工厂里,草木茂盛,马路干净,整洁的中央控制室里,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操控着窑、磨等主机设备……
 
不冒烟的水泥厂
在我国构建“两型”社会的进程中,水泥企业如何在行业严酷竞争与生态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持续健康发展?
 “华新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要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发展。”公司总裁李叶青如是说。
华新将项目配套建设中环保投资比重由8%提高到12%,每一个新建基地要做到厂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每一个分(子)公司要实现“洁、绿、亮、美”。
华新已建生产基地的窑尾和煤磨系统的除尘器,大量采用高效脉冲袋式除尘器,同时设置尾气在线监控装置,环保部门可以24小时对现场环保状况实时监督。
目前,华新水泥所有水泥窑粉尘平均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平均浓度、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企业还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系统配置变频节能技术,每生产一吨水泥,可节省电能30%以上。
华新和武汉理工大学联手,承担了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低环境负荷水泥生产技术高效燃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解决了国内水泥生产无法单独使用劣质煤的问题。这一成果被评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新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让污泥变水泥
 
2009年,宜昌市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环保模范城市,但市政污泥处理,未能令人满意。
得知这一情况后,华新主动联系宜昌市有关部门,表示可以利用目前无害化程度最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最佳、经济性最优的市政污泥处理工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帮助解决污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华新不仅力助宜昌市“创模”成功,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处置工艺,使市政污泥处置技术日臻成熟。宜昌市政府为表彰华新在污泥处理上的突出贡献,对华新水泥宜昌公司给予150万元的环保奖励。
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在宜昌召开时,环保部专门介绍推广华新利用城市污泥生产绿色水泥、解决宜昌城市污泥处置难题的成功经验。全国各地的近300名代表,专程参观华新污泥处理车间。
2012年8月15日,华新武汉龙王嘴污泥生态处理及水泥窑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污泥处置规模为每天300吨,与传统的的填埋、堆肥等方式相比,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处置彻底无残留,将为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三峡漂浮物变身为“煤”
 
每年汛期,长江上游大量的漂浮物顺江而下,形成百余公里长的漂浮物带,形成一个偌大的水上垃圾场,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运行和航运安全,并对库区水质、周边生态环境及库区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元,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漂。
更令人伤脑筋的是,这些堆积如山的漂浮物难以处置。无奈之下,绝大多数漂浮物被简单焚烧和填埋,其至随意露天堆放,既占用了土地,又污染了环境。
2009年7月,华新在秭归县建成了三峡库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线,并投入5000万元,配套建设了水面漂浮垃圾处置系统。一年可以处理15万立方米,可以吃尽整个库区的漂浮物,且在整个处置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毒有害气体,也不产生废渣,被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工程。
2010年长江汛期,近10万立方米从长江三峡库坝区打捞上来的大量漂浮物,被送到华新秭归公司的环保处置工厂,在这里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各种漂浮物变成了生产水泥的替代能源。为此,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和国家政府网都曾做了专题报道。
 
处置“危废”还原乡村本色
 
华新是湖北首家具备危险废物(15类有害废弃物)处置资格的水泥企业。
2007年起,旨在推进废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中挪合作中国危险废物与工业废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环境无害化管理项目”以及“中德合作农药废弃物管理合作项目”在湖北试点和推广,华新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和农业危废物方面的成熟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
2009年,省农业厅、植保总站、农药检定所对省内废弃农药及包装物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出了1000余吨废弃农药急需处置。华新接下这一重任后,奋战了4个多月,最终按科学、环保、无害化的要求,对这些废弃农药进行了集中焚烧处置,并通过了省农业、环保部门专家的检查验收,为我省建立废弃农药处置长效机制提供了全新模式。
2010年底,华新承担了国家环保部、商务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中国废弃杀虫剂类POPs和其它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和处置项目”,利用水泥窑炉对13吨废弃杀虫剂POPs及富含二恶英飞灰进行了无害化处置。
 
“垃圾围城”华新解题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处置等关乎民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解决此类问题,华新成功借鉴和引用了瑞士Holcim集团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的经验,利用水泥窑内煅烧过程中的高温、强对流、强碱性、还原气氛等特性,使窑内处置的废弃物在短短20秒内完成分解和燃烧,完全解决了其他处置技术无法在排放中根除的二恶英、呋喃存在问题。
2010年1月,华新水泥自主研发的首座水泥窑市政垃圾预处理工厂在武穴市落户,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水泥窑全过程协同处置市政垃圾项目。
华新水泥泥窑协同处置系统中,成功攻克了处置恶臭、渗滤液、废渣、二恶英/呋喃、温室气体减排等几大难题,被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首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着,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华新创造的这套环保处置生活垃圾系统技术,已经在湖北宜都、秭归、宜昌、黄石、武穴、赤壁、武汉、南漳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珠海、重庆奉节、湖南株洲、河南信阳等15个市县推广。华新将在我省建成30余家市政污泥和生活垃圾处置工厂,可望形成一个产值上百亿元的环保产业。
与此同时,华新在湖北等地混凝土年产能超过1370万立方米,在“十二五”期末,计划实现骨料产能4000万吨。通过环保及复垦、科学开采等方式,华新正提高天然骨料资源利用效率和骨料业务环保水平,促进我国骨料行业由粗放型“农民式生产”进入到规范型“工业式生产”阶段。
百年华新,正由灰色向绿色渐进。
 
脱去灰袍穿绿衣,华新精彩嬗变,实现华丽转身。2012年,华新共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漂浮物等25万余吨,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家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华新水泥,历久弥新,百年长青。过去的一百年,它见证了中国水泥工业的沧桑巨变,代言湖北工业的世纪骄傲;如今,它再次站在行业最前端,引领着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向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战略转型实现和谐发展
 
多年来,华新一直稳健地发展,这和公司的战略思路紧密相关。华新不一味追求体量的增长,也不走“先大后美”的道路,而是注重企业发展与社会、自然等相和谐。
2011年,面对新的形势,华新在公司战略上,对公司的使命进行了调整,即由过去的“为所有相关方创造利益” 转变为“清洁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信赖的建筑材料”。
在转型中,虽然华新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材料,但首先是解决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华新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传统水泥行业的固有印象。
 
——李叶青
 
 
 
百年华新 精彩嬗变
《百年华新 精彩嬗变》之三——华新品质

华新水泥的优良品质享誉海内外,是奠定华新百年基业的重要基石。
                                                                                           ——华新水泥总裁 李叶青
 
百年风雨,多少经济细胞瞬间破灭,多少企业成过眼烟云。华新,屹立在长江之滨,历久弥新。
从满清半醉的目光中走来,从民国纷乱的恐慌中走来,从抗日的连天烽火中走来,从新中国年轻的脚步中走来,从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走来,华新用100多年不懈的追求,书写着民族工业的希望和传奇。
让我们循着一条特别的轨迹,去探寻华新百年不变的品质。
 
华新,在历史的辉煌中
 
2012年10月15日,有一条消息在全国媒体广为传扬。
被誉为“中国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当天迎来55岁生日。半世纪来,大桥曾遭受撞击70余次,却依然安然无恙。
目前,武汉长江大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近10万辆。55年间,大桥经受了洪水、大风以及70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最重的一次是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长江大桥的7号桥墩。撞击后,桥墩西侧有明显白色、黑色擦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问题。  
有关方面介绍,武汉长江大桥每隔10年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体检”。专家检测结果显示,全桥目前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每秒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至今,武汉长江大桥仍肩负着平均每分钟60多辆汽车驶过,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任务。桥梁专家称:再用50年也没有问题。
是谁铸就了武汉长江大桥如此牢固的躯干?华新!
浇铸武汉长江大桥,主要用华新水泥。
华新历来把质量和品质放在第一位。一想到华新,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牢固”、“可靠”的字样。武汉市委副书记胡曙光曾有如此评价:“找到了华新,就找到了质量和安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格外需要一个有品质、有诚信、能引领民族工业发展的百年企业。
新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革命军事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北京十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长江中下游沿线几乎所有长江大桥,均采用华新水泥。
   
华新,在民族的基石中
 
2010年10月26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位达到175米平台,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安全系数达到了设计目标。水库内,蓄积的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的水,由三峡工程坚硬的身躯承载着。
用百年华新水泥铸造千年三峡工程是华新人的骄傲。从开工起,华新一直保质保量为三峡工程输送水泥,工程最核心坝体和部位全部采用华新的高端水泥。在共和国基石的构建中,华新的名字闪闪发光。
“关键部位必须用华新”,这样的“硬指标”被列入了很多大型工程中。
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中,所需水泥86%的份额来自华新,主要用在主体大坝、地下厂房等部位;华新水泥已铺至世界屋脊——西藏,遍及西藏山南、拉萨、那曲、日喀则、林芝和阿里地区,广泛用于西藏重点工程建设。
2008年,华新成功中标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近6亿元的散装大坝中热水泥采购,华新此款水泥所具备的微膨胀机理,完全满足了工程的特殊需求。
建国之初,华新只有500号普通水泥一个品种,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已研制和生产近30个品种,基本满足了各类高层建筑、大桥、道路、水利枢纽和特种工程的需要。1960年,华新研制和生产的水泥,以其高质量、高性能,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
        
华新,在追风的速度中
 
过去的一百年,华新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的一百年,华新已在市场的潮头上,将以崭新的形象再创辉煌!
2009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武广高铁通车。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驶过南中国大地。
是谁托起了这追风的速度?又是华新!
武广高铁的轨枕就是使用的华新首家研制的高端水泥产品,专门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武广高铁中的关键部位——双块式轨枕所用水泥的各项指标是根据德国睿铁公司的技术标准进行控制,此前国内水泥企业从未生产过。应铁道部要求,华新公司开始此项高端水泥的研制工作。公司中心实验室及技术中心专家潜心研究,两个月后,满足要求的专用高端水泥得到铁道部和德国专家一致认可。
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如今,“千里江陵一日还”已成为百姓生活的寻常节奏。华新托起时代的列车,飞驰在神州大地。
 
华新,在军港的夜色中
 
军港的夜呵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东海某军港,夜色迷人,水兵在波浪的轻吟中进入梦乡。
军港码头,它雄健的躯体屹立在海涛中,护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而它的雄健,却凝聚着华新人的骄傲。
铸造这座军港基地的水泥,同样来自华新。华新,用它坚不可摧的品质,赢得了军人的尊敬,赢得了海岸的宁静。
   
作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它用出色的创造,用时代的责任,铸就了共和国一系列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也用它们巍峨的雄姿,托起一个闪光的名字:华新。   
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倪竹君主任曾深有感触地说,与华新接触,印象最深刻的,是过硬的质量管理水平,在国内水泥行业中是首屈一指。她说,尤其是检测方面,无论是实验室,还是水泥设备,华新最舍得投入,也最先进。华新雄厚的技术力量,让它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中国水泥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
 
让金牌水泥永不褪色
 
回顾华新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她对产品品质的最高追求始终没有改变。
华新水泥,百年品质。
对于客户和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切实的体会和感受,但对于华新人来说,这是历经了百年风雨而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基因,是奠定华新百年基业的重要基石。
面对新的百年,华新不仅要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水泥产品,还要倾力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以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合作模式,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为金牌水泥增添新的光彩。
                                                                                                          ——李叶青
 

  • 公司规模:1000人以上
  • 公司性质:合资企业
  • 所属行业:水泥材料
  • 所在地区:湖北-武汉市-洪山区
  • 联系人:张先生
  • 手机:
    会员登录后才可查看
  • 邮箱:会员登录后才可查看
  • 邮政编码:430073
工作地址
  • 地址:武汉市光谷大道特1号 国际企业中心5号楼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4569号